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地合作 - 驻村实践 - 正文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潮新闻: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浙江农林大学学子扎根千鹤村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19 20:23:00  阅读量: 次】


2025年7月,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红鹤薪火课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千鹤村,以“妇女能顶半边天”红色资源为核心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多维实践挖掘历史内涵、创新思政方案,为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作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理念的重要发源地,千鹤村在1950年代通过妇女合作社推行“同工同酬”实践,成为中国农村妇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团队采用“文献研究+驻村调研+实地访谈”三维调研法,系统梳理红色脉络:查阅地方档案与历史文献,厘清妇女运动从萌芽到发展的完整轨迹;以驻村实践沉浸式观察村庄现状,记录红色文化与乡村建设的融合场景;与村两委干部、妇联主任、现千鹤女子民兵连队员、村民代表深度对话,收集“同工同酬”实践中妇女挑担开荒、参与生产的鲜活故事。

调研中,团队重点剖析千鹤村“政府引导-企业运营-高校设计”的协同发展模式,实地考察红色研学基地、妇女主题展馆等项目,总结出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千鹤经验”。基于此,团队聚焦思政育人创新,推出“从工分到共富”分学段红色思政课程方案:以“同工同酬”历史为起点,串联“劳动价值-性别平等-共同富裕”逻辑链条,为小学段设计“田间劳作体验课”,通过模拟工分制让学生感受劳动意义;为中学段开发“历史情景剧创编”,以沉浸式演绎重现妇女奋斗场景;为大学段设置“乡村振兴案例研讨”,引导学生思考红色基因与现代治理的结合路径。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扎根千鹤村的调研,不仅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更推动大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结合,未来将持续完善思政课程方案,助力千鹤村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活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传承。

文:叶丽菲、沈诗怡

图:实践团全体成员

(转自潮新闻 2025年9月19日)



上一条:潮新闻:千鹤“她力量”:妇女先锋队引领农产绿色蝶变 ——浙江农林大学学子探寻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

下一条:潮新闻:传承红色基因,赋能思政新篇:浙江农林大学学子的千鹤村实践行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实验大楼627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1066035 传真:0571-63732737 邮箱:cgxy@zafu.edu.cn
COPYRIGHT © 2020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 CG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8.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