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乡村振兴,巾帼有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郑海晶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杭州市建德千鹤村、嵊州市小昆村及西湖景区,开展为期多日的深度调研。实践团一行14人聚焦“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沉浸式体验,挖掘巾帼精神、非遗传承与柔性治理的创新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智慧。本次活动不仅采集了鲜活案例,还为乡村数字化推广、文旅融合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团队出发合影
千鹤村:巾帼精神铸就乡村之魂
7月12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建德千鹤村,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重要思想的诞生地。团队深入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参观“抗争之路”“男女同工同酬”等展厅,从1950年代垦荒老照片中,直观感受千鹤妇女“敢为人先、实干兴村”的精神源头。新中国成立后,千鹤妇女打破传统旧俗,投身农业生产,执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孕育了“自强奋斗撑起半边天,创新创业敢为天下先,忠诚奉献共圆家国梦”的千鹤妇女精神。

团队参观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合影
团队成员还走访了严州府非遗食物工坊,负责人王女士在透明操作间展示小麦粿粿的制作流程,包括和面、包馅、压模、蒸制等环节。师生现场品尝并拍摄记录,为后续数字化推广采集素材。在千鹤书房召开的调研推进会上,团队专访工坊负责人,梳理出“产品线上化缺人才、推广成本高、品牌影响力不足”三大痛点,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团队参观严州府非遗美食工坊
千鹤村通过经济赋能与文化传承激活妇女动能。团队访谈妇联主任赵女士后了解到,该村融入建德市“妈妈的味道”品牌建设,开展豆腐包制作培训,助力无业妇女增收。非遗美食乌米粽、特色晒面在千鹤嫂创业街免费摊位热销,成为游客伴手礼。庭院经济则让村民利用房前空地直接销售农产品,尽管耕地有限,但严州小吃产业园作为“共富工坊”,为45至55岁女性提供稳定就业。文化礼堂内,妇女合唱排练场景充满活力,千鹤书房陈列《千鹤妇女志》等文献,留言本见证着历史与未来的连接。
夜晚,实践团走进村民家中拉家常,收集家庭收入变化、文化传承见解等第一手资料。郑海晶老师感慨:“历史不是被陈列,而是被接力。”团队将千鹤故事转化为乡村研学路线和数字化传播方案,让“她力量”在乡村振兴宏大叙事中熠熠生辉。
西湖女子巡逻队:柔性治理重塑城市温度

实践团与西湖女子巡逻队合影
7月16日,实践团第二站调研杭州西湖景区,聚焦西湖女子巡逻队的柔性执法模式,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在公共关系科科长徐莲卿带领下,团队分组跟岗巡逻苏堤。队员看着身着深蓝色制服的西湖女子巡逻队队员,以规范动作和亲切态度向游客提供路线指引、捡拾垃圾、简单医疗救助等服务。面对不文明行为,队员采用“贴心服务+柔性管理”工作法,例如,发现儿童折荷叶时,队员以“荷叶是小鱼的伞”的生动比喻进行教育,并用玩具交换荷叶,最终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感谢。
团队还参观景区指挥中心,了解数智平台运行情况。下午的座谈会上,叶队长系统介绍了队伍建设情况:自成立以来,队伍创新采用“定点值守+动态巡逻”协作机制,通过数字化指挥平台实现问题快速响应,并通过定期培训强化应急处置、礼仪规范等专业能力培养。李琳琳老师高度评价:“柔性不是软弱,而是更高级的社会治理智慧。”

实践团在景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指挥中心学习
会后,实践团参观了巡逻队办公场所。办公场所内,装备架整齐摆放对讲机、急救包等工具,墙上悬挂“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牌匾,工作日志详实记录巡查情况。
实践团认识到,巡逻队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西湖样本”,彰显女性在公共服务中的独特价值。
(转自潮新闻 202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