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时节,福建上杭县古田镇竹岭村的一处庭院里,孩子们围在老农身边学习辨识农作物,老师正带着孩子们体验制作艾草香包,欢笑声与快门声交织成一片。“这院子以前就是普通农院,改造后暑期光接待研学团队就有几十批,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庭院主人李大姐笑着说,“像我家这样的院子,村里这一片都是!”这些充满活力的庭院,已经连成了一片美丽庭院示范带,这正是福建省龙岩市“美丽庭院”建设的生动缩影。

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东阳村张峥荣家院内的三角梅姹紫嫣红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妇联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发动妇女群众当主角、挑大梁,用一个个“小美庭院”串起乡村振兴的“共富链”,让闽西乡村既美了“颜值”,更升了“价值”。
一院一景
人居蝶变展新颜
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村民陈金才的新中式庭院里,杜鹃花园绚丽多彩,鱼塘波光粼粼,菜地生机勃勃,控温棚呵护着精心养育的盆景,雨水回收装置悄然滋养满园绿意……这处融合生态理念的庭院,曾是杂物堆积的“闲置地”,如今成了村民效仿的样板。
这样的“颜值逆袭”,源于龙岩市妇联对“人居美”的精准发力。全市25566名妇联执委化身“领头雁”,2129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带着乡亲们清杂物、种花草、改庭院。新罗区小池镇何家陂村的巾帼志愿者们更是拿着卷尺丈量庭院、带着花籽教种植,把《乡村美丽庭院建设指南》中的“庭院布局”“环境卫生”等要求细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龙岩市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不搞 “一刀切”,充分尊重农家巧思与乡村实际。有的村庄依托山水资源打造园林式庭院,有的则结合村落格局保留质朴农家风貌。村民们用废弃陶罐种绿植、拿旧木板搭花架,让每个庭院都带着乡土温度。如今,全市已建设美丽庭院8000户,其中四星级庭院4330户,五星级庭院3670户,90%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昔日“脏乱差”的乡村,蜕变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家园。
一院一韵
文化根脉传家远
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的紫阳书院,月光洒在青瓦上如覆银霜。吴初兴打理的这座百年建筑,既保留雕梁画栋的古韵,又添了现代茶室、观星露台。“我们结合耕读文化、客家文化,让老院子‘讲故事’,现在游客能在这里品茶香、读古诗、赏星空。”吴初兴说。

美丽庭院示范片——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是游客追寻历史、品味文化的宝地
庭院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文化容器。龙岩市妇联引导群众将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民俗风情融入庭院。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保留着花灯、汉剧等国家级非遗,开设“花灯传习社”,让游客在学扎花灯、看汉剧表演中触摸文化根脉。“去年接待游客8000多人,大姐们教做花灯每月多挣2000元!”村妇联主席喜上眉梢。
“花开中国,千朵万朵,每一个姑娘都是最美的颜色……”在《花开中国》优美的歌声中,一场由龙岩市妇联主办的“土楼传家训”家风故事分享会在美丽庭院聚集的永定土楼拉开序幕。这样的分享会,每月都会开展一场。
家风传承是庭院文化的“内核”。近年,龙岩市妇联创新开展争当新时代“五好”新女性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孝老爱亲、夫妻和睦、邻里和谐等各方面典型800余人,寻找培树市级以上“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535户。庭院里的家风故事,正悄然滋养着乡风文明的土壤……

龙岩市妇联举办”美丽庭院+“家风故事分享会
一院一业
方寸之地生财富
长汀县濯田镇永巫村的“巫托邦”民宿,茅草屋顶配木窗,鹅卵石小径串联着各间客房,一派古朴悠然的田园风格。这是民宿女主人陈岳红在参加了妇联组织发动的“数字木兰”民宿女管家培训后,获得的灵感。这里曾是废弃沙场宿舍,陈岳红采取“庭院+民宿”模式改造房屋,并联合农户种了蓝莓、黄桃、水蜜桃等经济作物,游客既能住民宿,又能体验采摘。今年上半年接待5000多人次,带动50多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美丽庭院”不是花瓶,更要成为“聚宝盆”。龙岩市妇联创新“庭院+”模式,将庭院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手工技艺、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迸发产业活力:“庭院+美食”,新罗区江山镇郭文珍的珍味园山庄,用自种的蔬菜、自制的竹筒饭吸引食客;“庭院+研学”,绿之梦农场让城里孩子在庭院里学农事、做美食,一年接待研学团队300多批;“庭院+电商”,杨婆婆家庭农场以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售卖河田鸡等家乡特产,实现销量翻番。“庭院+工坊”,书梦美丽工坊免费教授妇女手工艺制作技能,促进宝妈居家就业。

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村民郭文珍将美丽庭院打造成特色山庄,助力家庭增收
科技赋能让“庭院经济”更有底气。全市107名女科技特派员扎根田间,把课堂开在庭院里:教村民给果树疏花疏果,指导民宿搞智慧管理,甚至帮着设计文创产品。“以前种蓝莓总赔钱,科技员不仅指导技术,还教我搞‘庭院认养’,顾客线上付费,我帮忙打理,收入稳多了!”漳平市果农王大姐感触很深。如今,龙岩“庭院经济”已带动上万名妇女灵活就业,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院一治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新罗区小池镇何家陂村的“幸福家和便利店”里,村民刘阿姨用积分卡兑换洗衣粉,脸上笑开了花。这个妇联牵头建的 “便利店”,藏着治理智慧:垃圾分类、清理河道、调解矛盾都能赚积分,可换日用品,年底还评“星级庭院”。“以前喊破嗓子没人动,现在靠积分,大家主动干!”村妇联主席说道。

龙岩市妇联推行”幸福家和便利店“积分兑换
这套“积分制+星级管理”模式,正是妇联围绕“人居美、产业美、家风美、乡风美、平安美”五美标准探索的新方法,用小激励撬动大治理。如今,“幸福家和便利店”已在全市推广,巾帼志愿服务队员成了“评分员”“宣传员”,科学种养、健康环保、移风易俗的理念已逐步深入村民日常生活。从“要我参与”到“我要争先”,文明新风正顺着庭院的小径,吹遍闽西的每个角落。秋意渐浓,龙岩庭院故事正多:竹岭村的研学基地添了新项目,竹贯村的花灯传习社招了新学员,陈岳红的民宿预订排到了十月……这些庭院如珍珠,被妇联组织串联成乡村振兴的“共富链”。从“一户一景”到“五美共生”,龙岩用实践证明:乡村的美,在山水间,在庭院里,更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丰富多元的“美丽庭院”建设,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蝶变中,正带领村民稳步增收,迈向共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