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百美村庄项目:绘就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13 18:30:00  阅读量: 次】


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落后的现状,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发起实施百美村庄项目。在有实施项目条件的村庄,通过整体规划和专业设计对传统村庄、旧民居进行内部改造,对村庄和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整治,以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培养乡村致富带头人和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依托村两委和合作社进行民主协商,构建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成员共享、利益联结的收益分配机制,实施积分管理,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最终将村庄打造成一个产业强、生态美、文化兴、机制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图片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百美村庄·大坡底村

项目自成立以来,累计筹集善款3.29亿元,政府配套资金12.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当地居民投入5.63亿元,累计项目规模超21亿元,累计受益20.88万人次。截至2025年3月,百美村庄惠及河北、河南、甘肃、陕西、贵州、湖南、 四川、江西、重庆、青海、内蒙古、湖北、广东、山西、宁夏、吉林等16省(自治区、直辖市)38县(市/区)40村。

产业强:

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

百美村庄在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从问题角度重新梳理,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导入市场等核心要素,帮助乡村构建新型集体经济主体,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注重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多业态、多元化发展。以建设精品民宿为产业切入,导入头部专业运营团队,打造民宿示范标杆,强化市场导向,定基调、树品牌、优服务,重新定义乡村的价值。同时立足项目地特色资源,开拓产业广度深度,引导村民自主经营民宿、餐厅、工坊等,辅以专业设计帮助村民进行提档升级,构建适合乡村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体系。

项目通过运用“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逻辑,结合“庭院经济”通过“设计奖补”等方式让更多新老村民参与其中,为村庄增加了大量创业和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示范样板。

人才旺:

“星村民”聚人才,三大培训体系赋能助发展

百美村庄项目围绕“人才从哪里来”启动“星村民计划”,吸引优秀人才下乡,激励新老村民以“星村民”身份参与乡村发展,共同构建共建、共生、共享的新乡村。结合管理型、运营型、技能型三大人才培养体系,对乡村人才进行综合赋能。其中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乡建队伍”,是重中之重,通过三年“干中学”的陪伴式培育,为当地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

通过实施“乡村发展开拓者计划”,进一步开拓项目县乡基层干部视野,拓宽工作思路,培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本土人才队伍。以“片区+三人执行小组”为抓手,把握好“选、育、用、留”四个关键,建立乡土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通过与文旅部市场管理司、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助力提升村民职业技能,促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帮助她们就业增收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认同,家庭和社会地位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培训近2000人次,民宿管家超过6000人次,村民近20000人次,为项目村庄培养15位操盘手,21位职业经理,34位合作社理事长。

乡村开拓者基层干部培训

民宿管家培训项目

文化兴:

开展社区营造活动,示范弘扬美德乡风文明

百美村庄坚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制定不同主题的社区营造活动,依托当地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到2024年,累计开展近千场乡村营造活动,超过50000人次村民参与。项目同时注重引入外部文化资源,获得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村響”现已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村儿里的音乐会品牌IP活动

生态美:

建立“五小”示范工程,示范乡村美丽生态宜居建设

百美村庄聚焦影响环境质量和人居感受的难点、痛点问题,通过政府主导、技术支持、资源赋能的方式,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参与村庄五小工程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项目村落地建设具有科学性、可持续性、新技术、新材料的五小公共示范工程(即小厕所、小广场、小庭院、小乡道、小场景)和五化工程建设(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序化)。同时以改良厕所、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民居风貌提升为抓手,健全日常清扫、垃圾收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逐步改善乡村生态体系。图片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村庄垃圾治理

治理好:

构建“三个一”治理体系,示范善治乡村和谐有序

百美村庄项目坚持以党建带动其他组织建设。构建“三个一”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即搭建一个村民集体经济主体,推行一套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治管理体系,使用一个积分制管理工具,将村庄闲散资源组织起来,激发内生动力和实现高效组织化管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开发线上积分制管理系统,将乡村治理中的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提高村庄民主治理水平,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

项目提出的“三级联动、五户联助”网格化管理,帮助村庄形成了“如臂使手,如手使指”的管理体系,推行“五户联保”制,提倡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帮助。

同时开发积分小程序,通过集体经济的收益,以积分的形式组织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量化大家的公益行为,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积分排行榜、红黑榜评选等方式,培养村民的良好习惯,营造村庄良好氛围。截至2024年10月,百美村庄数字化积分系统累计覆盖15省107个村庄,开展724场活动,超过22000人次村民参与,共发放超152万积分。

百美村庄项目创新性提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体系,创新性提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的“八个一”体系,在适合农文旅产业发展的村庄,用三年时间将集体经济资产从零过亿,集体经济增收过千万,利润过百万,户均增收过十万,人均增收过万,新增就业过百,新增几十项业态的一整套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集体经济产业共富模式。以五大振兴为奋斗目标,展现中国乡村的崭新面貌,推动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共同富裕。拾起乡村脉络,在充满可能的土地上,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下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幸福路,在接续奋斗中绵延——重庆巫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观察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实验大楼627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1066035 传真:0571-63732737 邮箱:cgxy@zafu.edu.cn
COPYRIGHT © 2020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 CG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8.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