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潮新闻:古城有礼 青春无限|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学子赴龙游深处探寻共富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6 22:51:33 祝旖波 阅读量: 次】


今年暑期,浙江农林大学“浙里山海路・共富先锋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衢州市龙游县,先后深入沐尘畲族乡、小南海镇,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探寻当地依托山海协作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共富路径,见证山区县“产业兴、乡村富”的生动实践。

沐尘畲族乡:以文为笔,绘就民族共富图

沐尘畲族乡山哈会客厅内,乡有关负责同志向实践团介绍“与杭州临安、宁波镇海结对以来,我们重‘造血’、学理念、引资源,构建起‘民族文化赋能、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畲族乡人民因地制宜,擘画了“一片竹林富了一方百姓”的共富蓝图。

实践团成员与沐尘畲族乡干部开展座谈交流

走进溪口古街,青石板路两侧,畲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实践团在“一盒故乡竹制品共富工坊”,见到了更为鲜活的共富实例。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以竹材为核心,专注挖掘藏于乡土的“乡愁元素”,合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乡愁经济”。工坊内,货架上的竹制工艺品样式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从山间竹材到产业集群,龙游这间竹艺工坊以“传统技法+当代营销+文旅融合”的多元路径,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实践团参观溪口古街

一盒故乡共富工坊陈列的竹编工艺品

小南海镇:农景相融,耕出田园致富经小南海镇党群服务中心的座谈会上,镇负责同志向实践团介绍:“近年来小南海镇通过山海协作引入资金,打造景观农田,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这关键在于把‘外力’变成‘内生动力’。”

实践团成员与沐尘畲族乡干部开展座谈交流

带着对“藏景于田”理念的好奇,实践团来到龙游映晨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在山野稻田农场。盛夏的稻田里,水稻勾勒出的图案绵延铺开,田埂栈道上游客不时驻足拍照。“耕地红线碰不得,水稻、油菜花种植始终是‘主业’。”农场经营者张正伟的这番话给实践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做活景观农业,春季赏油菜花海,秋季看大地艺术,穿插草莓采摘等体验项目,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农场的蜕变正是小南海镇转型发展的缩影。

在山野稻田农场景观

在山野稻田农场

青春感悟:从协作样本到共富思考

沐尘畲族乡的刺绣订单,成为畲族阿姨手中文化赋能的鲜活载体;小南海镇的农田规划图,清晰展现着生态变现的增收蓝图。实践团成员感悟:“原来山海协作不是抽象的概念,是畲族阿姨手里的绣花针,是稻田里的增收账,是连接城乡的产业链。”指导老师表示,“沐尘的文化赋能、小南海的生态变现,都是山海协作‘制宜’的生动实践,龙游在山海协作中探索的路径,为山区县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后续,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将发挥专业所学为龙游山海协作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让共富图景在更多乡村铺展开来。

(转自潮新闻 2025年9月16日)



上一条:潮新闻:以青春之名,赴山海之约 第一站!

下一条:中青校园: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走访建德航头镇探寻山海协作共富实践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实验大楼627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1066035 传真:0571-63732737 邮箱:cgxy@zafu.edu.cn
COPYRIGHT © 2020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 CG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8.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