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暑期社会实践】“乡韵共富,运营探路”: 实践赋能乡村运营,青春聚力建德共富


【发布时间:2025-07-10 16:22:05 朱滢霏 阅读量: 次】


7月3日至7月7日,浙江农林大学“乡韵共富,运营探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浙江省建德市,深入千鹤村、三江口村、航川村、石岭村、千鹤村等五个村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案例调研等形式,聚焦“乡村运营助力共同富裕”主题,系统探寻不同资源禀赋乡村的特色发展路径,用青春足迹记录乡村蝶变故事,以实践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此次实践,团队围绕乡村运营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文化赋能共富等主题,挖掘出各具特色的共富经验,形成了丰富的调研成果。

作为“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千鹤村以红色文化为根脉,走出了一条“红色IP+乡村运营”的特色共富路。实践团走进千鹤书屋,只见扎染布艺、手工旗扣、女性手包等特色手工艺品琳琅满目,非遗扎染、千鹤鹤羽、蚕丝绒制作等体验项目,让“文化+文创”的产业生态触手可及。村社食堂里“为人民服务”的牌匾与老物件相映,更让红色底蕴与岁月风味交融。

在与乡村梦想家负责人王士萍、村党委书记王丽娜的座谈中,实践团了解到,千鹤村以“千鹤1955沉浸式文旅体验”为核心IP,创新“乡村梦想家”运营模式:每月举办4场大型活动吸引客流,联动旅游民宿引入企业投资,打造“半边天研学”“千鹤咖啡”“千鹤十大碗”等知名品牌。“我们正计划推出‘红橙’‘红白’区域协同方案,让红色资源辐射更广阔的共富圈。”王丽娜的介绍,让团队深刻感受到“文化赋能+区域协同”的强大动能。

坐落在三江交汇处的三江口村,以“红黄绿”三色产业为支撑,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乡村运营新模式。实践团在“醉美三都・城乡会客厅”看到,西红花、柑橘、香榧等特色产品整齐陈列,直观展现了红色西红花、黄色柑橘、绿色香榧的“三色农业体系”。

座谈会上,沈老师分享了乡村运营的“四步工作法”:通过“认识、了解、参与、创造”全流程走访调研,摸清村民需求与闲置资源;依托自身城市建筑经验,打造特色民宿,让“村庄运营契合自身基因”。村书记黄伟则坦言,连片土地匮乏、农产品定价难是当前挑战,团队与村干部共同探讨了拓展红薯干等耐储产品、精品化分级柑橘等破解路径。从“民俗+非遗”到“农旅+文体”,三江口村用多元融合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航川村以“139云山宿集”民宿集群为核心,绘就了“生态筑基、文旅赋能”的共富图景。实践团乘坐观光车游览村域,白墙黛瓦的建筑、穿村而过的溪流、千年古银杏与古樟相映成趣,小阿姐民宿、阿庆嫂等20户农家乐组成的集群,具备单日接待500余人次的能力,“我在航川有个家”的理念让游客感受田园温情。

在座谈中,村党建负责人陈友明介绍了“党建引领+村企协同”的治理模式,“爱国爱乡回报家乡、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团队观看的主题宣传片,以高中毕业生返乡视角展现生态与人文之美,引发强烈共鸣。面对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挑战,航川村正通过校地合作培育本土人才,规划打造集生态漫游、康养度假、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全业态综合体,让“农文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石岭村以“艺术村落”为核心发展定位,依托本地青山绿水的自然禀赋与深厚文化底蕴,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实践团实地调研发现,该村特色艺术空间与民宿业态有机融合,其中长岭山丘艺术空间已成为集创作、展示、交流于一体的文化地标——艺术作品与田园风光相互映衬,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亦凭借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引致游客驻足体验。石岭村的运营逻辑聚焦“艺术赋能产业”:通过打造高品质艺术空间提升村落整体品位,以文旅融合模式聚集人气,进而激活乡村发展基因,实现自然资源与文化价值的协同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在座谈中,村党建负责人陈友明介绍了“党建引领+村企协同”的治理模式,“爱国爱乡回报家乡、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团队观看的主题宣传片,以高中毕业生返乡视角展现生态与人文之美,引发强烈共鸣。面对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挑战,航川村正通过校地合作培育本土人才,规划打造集生态漫游、康养度假、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全业态综合体,让“农文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之江村则是立足“山、江、田、村”的自然禀赋,确立“人本位”发展理念,构建起以景观摄影为主导、多产业协同的振兴框架。其核心逻辑在于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本,通过吸引摄影爱好者采风,激活乡村旅游内核,联动银青共富集市、直播带货等业态实现消费转化,同时延伸建设露营基地、音乐基地,推动“静态摄影背景”向“动态文旅场景”升级,形成摄影引流、业态消费、村民增收 的价值闭环。

在座谈中,村党建负责人陈友明介绍了“党建引领+村企协同”的治理模式,“爱国爱乡回报家乡、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团队观看的主题宣传片,以高中毕业生返乡视角展现生态与人文之美,引发强烈共鸣。面对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挑战,航川村正通过校地合作培育本土人才,规划打造集生态漫游、康养度假、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全业态综合体,让“农文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实践团五日五村的调研,既是田野课堂的深耕,更是乡村治理逻辑的解码。从千鹤村红色IP的价值变现,到之江村坚守“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团队不仅捕捉到“艺术赋能产业”“精神驱动发展”等乡村运营的鲜活样本,更洞见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本质是文化资源向发展动能的转化,是自然禀赋与人文价值的协同增值。

五村治理的实践印证,共富绝非单一业态的突进,而是文化基底、产业载体、治理机制的三维联动,通过多元主体耦合,构建起可持续的价值循环链。下一步,实践团将系统解构五村调研素材,聚焦“文化IP价值转化机制”“生态资源资本化路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等核心课题,凝练具有区域适配性的实践框架与靶向性政策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实证支撑的专业智慧,实践团将以调研所得为基,把村落实践升华为可复制的理论模型,让扎根田野的思考转化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动能。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千鹤村里学精神、品非遗、访民生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浙里山海路,共富先锋行”:青春聚力山海间,实践赋能共富路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实验大楼627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1066035 传真:0571-63732737 邮箱:cgxy@zafu.edu.cn
COPYRIGHT © 2020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 CG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8.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