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千鹤村文化礼堂内,合唱声铿锵有力,妇女们正随着节拍律动排练。这跃动的身影,正是新时代乡村女性活力的生动写照。在千鹤,妇女不仅占据全村1300多人口的“半边天”,更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引擎。
团队通过对千鹤村妇联主任赵女士进行访谈,了解到千鹤村通过经济赋能,拓宽致富路径。针对部分无业妇女的生计困境,千鹤村巧妙融入建德市“妈妈的味道”品牌建设,为她们铺就技能致富之路。豆腐包制作等培训项目,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增收抓手。非遗美食乌米粽、特色晒面等女性创业成果,已在梅城镇千鹤嫂创业街商业街二十多个免费摊位上绽放光彩,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庭院经济则让家门口的方寸之地生长出生机——村民利用房前空地,向游客直接售卖自产农产品。尽管村内耕地资源有限,严州小吃产业园作为唯一的“共富工坊”,仍为45至55岁的女性群体开辟了稳定就业空间。

千鹤村妇联主任

文化传承,涵养精神家园。千鹤书房内,“千鹤故事”专区的书籍静静陈列,《千鹤妇女志》等文献承载着本地女性的历史记忆。留言本上,游客的惊叹与村民的学习感悟交织,见证着这方空间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独特价值。文化礼堂不仅是合唱排练的舞台,更是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风貌的展示窗口——她们以自信的姿态,向外界传递着乡村文化的蓬勃脉动。
温情守护,共建和美家园。妇女力量还深深融入村集体经济的血脉。万家屋的十几亩集体土地上,水稻金黄,未来玉米等作物还将接力生长,支撑起“老年食堂”的温馨运转。重阳节的欢声笑语、节日里对高龄老人的暖心慰问……处处细节,都浸润着妇女用心编织的关爱之网。尤其在疫情艰难时刻,她们的担当更成为守护家园的坚实屏障。

郑海晶老师访谈场景
当然,发展路上仍有瓶颈待解。部分四十多岁女性对工坊类岗位的观望心态,呼唤着更具吸引力的就业模式创新。展望未来,千鹤将持续以产业之手托举“她梦想”,以文化之雨滋养“她力量”,让庭院里的每一次微笑交易、书房中的每一次思想交流、秧苗间的每一滴汗水,都汇成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春潮。正如一位村民在千鹤书房留言本上的感慨:“千鹤女人不简单,撑起自家天,也暖了全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