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暑期社会实践】山海协作的“共富温度”——浙江农林大学“浙里山海路·共富先锋行”实践团赴余东村、碗窑村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5 15:45:18 常敏洁 阅读量: 次】


7月3日,在指导老师叶斌、鲁先锋的带领下,“浙里山海路·共富先锋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浙江省衢州市沟溪乡余东村、碗窑村,通过实地考察山海协作乡创中心、余东美术图书馆等地,走访村民住户,调研山海协作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落地成效,探寻余东村、碗窑村在产业发展、民生领域的真实现状与破题路径。

实践团首站来到碗窑村山海协作乡创中心。该中心由余杭区援助资金支持建立,是余杭—柯城山海协作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其展厅以“续写余杭柯城山海情・点亮乡村振兴共富路”为主题,系统展示柯城区振兴领域实践成果。团队成员现场观摩上百件风格各异的陶瓷作品,并与场馆工作人员就场馆的建设与发展、碗窑村的现状等问题展开交流。

余杭•柯城 山海协作乡创中心

随后,实践团走访余东村、碗窑村十余位村民、商户及手艺人,围绕乡村发展模式、产业振兴等村镇发展议题深入访谈。村民们点赞特色产业发展、环境焕新,直言“日子有奔头”,表达对家乡发展的认可与期待,让实践团成员倾听到鲜活、真实的基层声音。

实践团成员与竹编馆非遗传承人交流

实践团成员在农家书屋与作家毛芦芦交流

实践团成员在农民画家工作室与吕画家交流

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此次调研既看到了余东村和碗窑村在资金投入、产业培育上的扎实成效,也发现了制约乡村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些都为研究山区县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山海协作不是“削峰填谷”的简单帮扶,而是通过资源互补、产业联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双向奔赴”;乡村振兴也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日子甜起来”的民生工程。未来,实践团将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针对性建议,为完善山海协作机制、提升乡村振兴实效贡献青年智慧,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乡土、服务民生。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山海协作绘新卷·共富龙游启新程 ——“浙里山海路・共富先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衢州龙游县调研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三江口村:三色产业筑基,多元发展共富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实验大楼627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1066035 传真:0571-63732737 邮箱:cgxy@zafu.edu.cn
COPYRIGHT © 2020 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 CG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8.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