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上午,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村官学院与航川村共建学生社会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航川村文化礼堂举行。双方以校地合作为纽带,推动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航川村注入新活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双方共赢。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徐达,中共建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李佳,航头镇党委书记郑雄,家味航川(杭州)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劳立江及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师生代表们参加签约授牌仪式。

郑雄对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村官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航头镇以及航川村的基本情况。她期待农林学子能通过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兴村富民的澎湃动能,为航川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劳立江围绕“家情、家宿、家宴、家学、家品、家趣、家节”七个品牌阐释“家味航川”运营IP,分享航川村将“家”的温度融入民宿、研学等农文旅业态的运营理念。

徐达表示,学院将以共建基地为契机,结合航川村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乡村文化赋能、产业规划等方面持续为航川村提供智力资源与人才支撑。他期待通过此次校地深化合作,未来能实现“以实践育人才、以人才促发展”的协同效应。

李佳感谢浙江农林大学对建德乡村发展的关心支持,点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学子们。她表示,本次共建活动是深化校地合作的成功实践。对此,她提出三点期许:一是深化交流,持续合作。希望浙江农林大学把建德当作重要的实践基地,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二是群策群力,创新发展。恳请各位师生持续关注建德,多为航川传经送宝,创新乡村发展模式。三是协同共进,实现共赢。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协同发力。校地双方要加强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共同攻克乡村发展中的难题。


随后,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村官学院、家味航川(杭州)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航川村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由徐达副书记向航川村授牌,颁发研究生实践导师聘书。

签约仪式后,师生一行参观了航川村139民宿、军中梦训练基地、玉米基地等点位,实地了解航川村产业发展、乡风民情等情况。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基地共建、协同育人”的引才模式,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搭建驻村实践平台,以青年活力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