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是农二代,也是创一代。”在与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梦启乡村路 振兴青春力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交流中,谈及自己的定位时,她如是说。

在大学毕业之际,她原本被学校分配至经济发达地区银行,享受朝九晚五和双休的稳定。但最后她还是回到了老家,选择继承父亲的农场。在旧村改造、重造新房期间,陈美丽坚定地选择了民宿这一产业发展,作为村里“头一个吃螃蟹的人”,活过了疫情三年。
谈及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个民宿生存下来,她提到:“我头几年是做农家乐加蔬菜种植的,因为我有两个大棚,那会儿是种蔬菜,然后种瓜。”在当时,民宿这一新的居住形式尚未被推广,游客们对于这一新兴产业仍存在着一定的观望态度,白鹤殿口村的客流量并不算可观,民宿的经营也一度遇到过挫折而进入低谷时期。但陈美丽认为:“我这儿有一个好处就是除了民宿,我们还有农场,可以自己种植水稻。” 在农业这一方面,她笑着承认“做农业是真的很辛苦,还得靠天吃饭。”虽然相对初期运营,当下农业机械化逐渐得到了普及,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工力量——例如喷洒农药等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作,依然需要聘请经验丰富的外包工人操作。

大学金融出身的她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赛道,其间的转型过程不乏困难,“说是自由其实是全年无休,村里也没有什么同龄人,很无聊。原来回来创业的目的可以说有为了让孩子有与她一样的童年的缘故,没想到这几年一直没有孩子。”但凭借着一番热情,终究踏出一条路。在问到陈美丽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笑着说从来没有后悔。在大环境内卷,大学生脱不下“孔乙己长衫”的当下,她勇于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如制玉般不断打磨。

最后,她跟我们强调:“乡村需要人才。所有的农村都是一样的,缺少年轻人,缺少新鲜血液。”积极展开农村与大学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加以引导与维护,借助新媒体与网络积极展开宣传,进而推进农村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