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多次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超过1500万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围绕破解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问题,推动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持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希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发挥好搭建平台、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作用,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再上新台阶。

10月26日,2018年首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发布了《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
核心数据
看点01.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年龄、文化程度
报告显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500万人,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量的4.78%。其中,45岁及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占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占30.34%,较以往均有所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年龄结构正在优化,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这意味着,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质量也显著提升。
看点02.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6个省份的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或联盟数量达到324个,49.69%的新型职业农民或加入农民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建立联系,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发挥十分明显。68.79%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平均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带动30户农民。他们大力推广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积极创办、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动联系、对接小农户,引领、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的突出亮点。
看点03.新型职业农民呈现“五高”特点
来源多元化程度高,40.6%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科技研发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力量。规模化经营程度高,51.6%的新型职业农民销售农产品总额达到10万元以上,31.2%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土地经营规模超过100亩。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高,70%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了畜禽粪便、秸秆和农膜的资源化利用。互联网利用程度高,70%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手机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农业经营纯收入比较高,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达到2.78万元,27.7%的新型职业农民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看点04.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存在隐忧
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状况良好,但发展地区间存在一定差距。东部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程度较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地区之间差异的指标主要有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收入等。
从统计结果来看,仅有7.5%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5.5%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认定;21.1%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接受学历教育;11.1%的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到规模经营补贴;在有金融贷款需求的农民中,仅有12.3%的新型职业农民贷款需求得到充分满足。